人物
时段
朝代
“俞棨” 相关资源

別集類
 句丽史云。太武神王十一年。(汉建武四年。)汉辽东太守围尉那岩城数旬。不解。乙豆智(左辅也。)曰。汉人谓我岩石之地。无水泉。以待吾人之困。宜取池中鲤鱼。包以水草。致犒汉军。王从之。于是汉将。谓城内有水。不可猝拔。遂引退。〇镛案据此。知国内城在岩石之地。今麟山堡。(古麟州。)在平原沙草之地。岂得为岩邑乎。〇又按金富轼谓丸都山。与国内城相接。(句丽史。)谓丸都、国内。皆在鸭水之北。其壤地相连也。若麟州则隔水矣。
近世东儒。又任指辽远之处。疑其为国内城。
 文献备考。 俞棨
曰。兀刺山城。即古尉那岩城。舆地胜览云。自楚山之央土口子。北渡则鸭渌婆猪二江。大野之中有城。名兀刺山 (第 276L 页)
山羊堡隔水之地也。
 胜览云。渡鸭渌、婆猪二江。有兀剌山城。距理山二百七十里。(全文见下节。)〇市南 俞棨
云。兀剌山城。即古尉那岩城。〇安鼎福云。汉音兀剌。与尉那同音。俞说近是。据李绩奏及通典。其在鸭渌之北 (第 355H 页)
成。翊隆遂去国。南游两湖间者凡三十年。以丁酉冬。卒于镇岑之寓舍。翊隆少许可。独与同春先生宋浚吉,市南 俞棨,
石湖尹文举等友善。从游往返。忘其徙伧荒也。常慕清简公金时习之为人。子㬅。
㬅字㬅倩。学语便知读书。尝 (第 113H 页)
。)石潭日记。(李珥撰。一名经筵日记。)野史初本。(六卷。李植撰。如石潭日记。颇称详备。)丽史提纲。 (俞棨
撰。)东史会纲。(林象德撰。弱冠纂辑。未成。年才三十而卒。夫人朴氏。判书师洙之妹也。博通经史。续成之 (第 492H 页)
。平心而徐究焉。第权尚夏受诬由于家礼源流序文。则臣等请先明源流之所以然者。以辨尚夏受诬焉。故文忠公臣 俞棨
一生留心于礼书。有所编著。初名以家礼集解。后改为源流。其用工之积。非一日也。中岁閒居。益加蒐辑。遂成 …… (第 141L 页)
者明矣。且棨既以补遗之役。托之于拯。则后来虽或有添补者。此乃拯之所有。干宣举何事哉。奎疏又以宣举所撰 俞棨
行状中撰成源流之语。谓之谦己归美之意。此则可笑之甚也。著书于儒者非等閒事。果有共编之实。则虽欲归美于 (第 142L 页)
  

门生疏(丙申)
伏以臣等之师前大司宪臣权尚夏。以家礼源流序文及先正臣宋时烈墓文事。被一边人诬诋罔极。李世庚,柳奎辈唱之于前。李真儒,崔锡文和之于后。至于柳凤辉,郑拭之劄出。则其所构捏声罪者。转益层加。无复馀地。此岂非斯文世道之一大变怪耶。其受诬委折甚多。而臣等既尝出入于尚夏之门。与闻其事实。则固宜一言辨明。以破谗说之惑乱。而且于真儒之 筵奏。摘抉尚夏疏中一句语。直归之戛逼 圣躬。则此殆一变告。臣等崩心痛骨。久益骇怖。顾何忍怵威畏祸。不敢一㬥其冤于 天日之下哉。兹敢相率而冒死陈㬥。伏乞 圣明澄省焉。窃看 殿下所以处分之者。 殿下之意以为源流之同修共编云者。固是好意。而尚夏序文之专属于文忠公臣 俞棨
者。为一偏也。遂乃扶抑太偏。是非颠倒。以至激恼宸衷。烧火其序。特施谴罚。此臣等之所以痛恨冤郁者也。夫 …… (第 148H 页)
集解为初本之證。以明尚夏之以是书属于 俞棨
之实。兼陈彼所谓同修共编者。出于末后事势窘遁。不得已妆出之状焉。盖棨于丁丑后谪居林川也。辑成家礼集解 …… (第 148L 页)
情所忍为者耶。在他人犹不忍。况在师生之间耶。师生间泛然编成之书。犹不可攘取。又况其师之奉托昭然耶。且 俞棨
遗稿校雠之役。专靠于拯。而与临死奉托之书。终不收入。故棨家子弟诘索而追刊。今以不记奉托之语观之。其必 (第 166L 页)
拯之所以搆捏师门。用意巧惨者。亦皆有事实之可按而不可掩者也。拯之背师于后者。实由于揽取其师故文忠公臣 俞棨
所编家礼源流之书。以归其父也。是书之主客若定。则拯之背师虚实。亦可定矣。臣等请以是书命名之前后不同及 …… (第 46H 页)
月之愈久旧闻之渐沫。而不意其计为俞相基所觑破而先着刊事。则又不得已而为共编之说。欲分其功。而抵死不招 俞棨
之为主。其 …… (第 48H 页)
疏所谓小序也。其书不言某人所编。故东洙之言。引以为證。此果非拯之意而东洙言之耶。但宣举之作此序。不言 俞棨
之所编。其意固未可知。然亦不言自编。则又安得以为自当之證耶。抑宣举之意。虽不敢言自编。亦不直书棨编。 (第 49H 页)
生为凶党所仇嫉。恐祸及己。遂贰于师门。先生以为拯之事。关系伦常。不可复全旧交。遂绝之。拯又尝师事市南 俞先生棨。
俞先生尝编家礼源流书。宣举亦尝参助其役。俞先生后以其书托拯。使之修润。俞先生既殁。拯欲以其书为其父之 …… (第 239H 页)
光世等。止章辨诬。皆承 严批。先生遂陈疏请谴。且陈源流曲折及拯背师颠末。略曰。臣自幼时出入故文忠公臣 俞棨
之门。习闻家礼源流。是其谪居林川时所编矣。棨蒙放后移居锦山。与尹宣举对门而住。中本之写。实在其时矣。 (第 239L 页)
。复享之后。道一以大司成试士。儒生尹得莘赵尚迪以是声罪。 上方右道一。 命配得莘等。公争之曰。故参判 俞棨
有士林重名。而特以事大文字下语偶失之故。其长国子也。儒生辈不为庭揖而未闻施儒罚。今得莘等定配。岂不甚 (第 42H 页)
伦。本之天显。有冤则伸之。不者夬示是非。又言勿以诸儒狼狈而沮求贤之诚。勿缚送漂汉人而馆谷于济州。复救 俞棨
锢废曰。棨本朴愚。或有三至之谗欤。 上亟赐对。责其论狱之妄。公对如疏指。 上曰在法无赦。而予既求言。 …… (第 354L 页)
之而拘格不能用。至是 面谕其意。复问可用者谁。公以尹宣举,尹镌进。愿以白衣召见。 上顾近臣书入。且以 俞棨
事晓谕。是日早入对。至昃而退。公以眇然新进。极言不讳。人皆为公惧。至前翕然有吁咈之美。士流相庆。然公 (第 354L 页)
宗初服。廉察湖南。庚寅。自直讲拜执义。论广州府尹奇震兴害民不法。未几震兴与自点为逆谋。事觉伏诛。又论 俞棨,
沈大孚议谥非罪。不当窜谪。被 严旨。与大司宪南铣等引避。 上益怒。命依 启政院缴还之。谏臣大臣并力争 (第 508L 页)
大孚讥谤 先王。 俞棨
阿纵。并命远窜。三司争执。乃释之。下教谕以快舆人不逞之心。举朝惶惧。先生上疏力言大孚,棨无他。且曰。 (第 445H 页)
  东国历代史
高丽金富轼撰三国史记五十卷。有本记杂志年表,列传。疏略讹谬。不成史体。本 朝郑麟趾奉 教撰高丽史百三十九卷。有世家,志列传。世家失于繁冗。志失于脱略。列传失于疏漏。比之金氏。颇典实而不能无后人之恨。本 朝徐居正,崔溥奉 教撰东国通鉴五十七卷。编年体也。本 朝郑道传,郑揔等奉 教撰高丽史。编年体也。凡三十七卷。取 列朝实录,闵渍纲目,李齐贤史略,李穑金镜录。撰辑后。又 命柳宽,尹维等校雠。又 命李克堪等撰高丽史节要。诸书今皆不传。本 朝 俞棨
撰丽史提纲二十三卷。本 朝林象德撰东史会纲二十四卷。此二书稍简整而不无讹谬。丽僧无亟,一然撰三国遗事 (第 46H 页)
岂忍同国而事殿下哉。清人令送首谋绝和者。 王不忍许。宰相欲尽缚蕴等十馀人献于清。号曰谢过。 世子说书 俞棨
上疏固争之。蕴等遂免。 王将出城。蕴痛哭。拔所佩刀。刎其肠。刀陷腹中。血滂沱。宾客观者莫不泣下。会蕴 (第 54H 页)
有伐清之志。求士之可与计事者。金益熙常侍 世子言先生。 显仁王即位。乃以师礼迎先生。先生乃至。会侍读 俞棨
言 大行庙号事。 王方怒。日昃不出。先生即阙下。拂衣而去。 王大惊。召左右问。谁可追予师傅者。益熙进 …… (第 80L 页)
年。鑴以为仪礼。父为长子服三年。今使 太妃服期年。此以次子贬 先王也。乃使善道上书言。先生违礼乱统。 俞棨
白 王烧其书。安置善道三水府。然先生退居怀德。 王徵为吏曹判书。固辞不受。永历十五年。 王又固徵。先 …… (第 90H 页)
子愈益贤时烈。永历三年。 显仁王即位。拜益熙为承政院同副承旨。又以师礼徵时烈于田里之中。欲尊用之会。 俞棨
论 先王谥。忤 王旨。时烈入见。 王方怒。日昃不出。时烈即阙下。拂衣以去。 王大惊。召见左右。问谁可 (第 93H 页)
 承旨南泰良。上下番上同。又讲关雎篇。 上复命承旨儒臣争论文义。泰良亦主集传。上下番所争。亦如昨说不决。泰良曰。上番是儒家人。习于经术。其所争论。似有所受。且有胜心。非臣等龃龉之论。便可竖降幡也。光绍曰。承旨之言差矣。如悟其失。言下即服。乃儒家法门。臣非有胜心而然也。自前甚厌与人争难。 圣上固已洞鉴。盖臣此说。亦有所受。故参判 俞棨
精于经术。亦以关雎章为文王事。 (第 433L 页)
俞棨
即先正臣尹拯之师也。当时师友之间。已有一段定论。臣非臆创为说也。昨日又思一说。子云关雎哀而不伤。乐而 (第 433L 页)
多所举拔。公入言自 上用宋时烈。时烈亦以国事为任。真旷世事。宜令诸宰又各荐所知。以广贤路。且时烈每称 俞棨
贤。时烈必不妄荐人者。愿超置筹司之任。又以金公寿恒,俞公棨诸名流十人。各加题品以进之。一时皆被擢用。 (第 325L 页)
归则推本于人主一心。 上嘉纳。先是。俞公棨坐议大行谥。远窜。赦还属耳。一日 上从容问得失。公曰。自有 俞棨
事。朝臣以言为讳。非社稷之福也。又言宪长朴遾。顺 上旨。停合启。擢工判。以是或疑 殿下之好承顺也。明 (第 19L 页)
年于玆矣。今因序文一事。厌薄贬绝。无复馀地。至以投火为 教。噫嘻。此何举也。源流之作。实出于文忠公臣 俞棨。
而拯也受其临死之托。忍为攘夺之计。顾其心。亦叛背时烈之心也。尚夏而不作序文则已。作序而不明言痛斥。何 (第 11L 页)
故参判李公采。而文穆公柳崇祖加 赠贰相。 赠持平李公器之亦超 赠亚卿而旌闾焉。世祀则文忠朴公淳,文忠 俞先生棨,
文简金先生昌协,文正李先生縡,文敬李公台重,忠贞金公省行,庄武申公汝哲,武肃张公鹏翼,李公弘述,李公 (第 397H 页)